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兴绿治沙 绿富同兴。
文章说,沙产业是指在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沙区光、热、水、土、气、生、风、景观等资源,适度有序发展特色林草沙及相关产业。
发展沙产业,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据统计,广大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带动约150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这表明,立足自身特色,把沙地资源转变为产业资源,就能让黄沙变“黄金”,让一片片得到治理的沙地变为强国富民的“聚宝盆”。
沙漠旅游是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响沙、丹霞、雅丹、沙泉等独特地质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形成集旅游、商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就可实现从“沙进人退”到“沙里掘金”的转变。
统筹“治沙害”和“兴沙利”,发展好绿色生态沙产业还需要继续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一方面要深度整合沙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流向沙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动沙产业高新技术应用和高科技产品产业化。兴绿治沙,绿富同兴,让人民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必能绘就更新更美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