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县在村屯绿化美化规划、建设和管护全流程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用真抓实干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助力乡村环境提档升级。
平坦宽阔的村路、成荫的绿树、芬芳的花草、一排排整齐的农家院,窗明几净的房屋……如今,走进我县各个乡镇、村屯,宛若走进一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向人们诉说着新时代新农村的蜕变故事,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我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乡村宜居环境的积极实践。
自21世纪初,根据吉林省绿化美化的相关规划,我县开始推进相关工作,选择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杨、柳、榆、樟子松等树木品种,搭配丁香、格桑花等花卉实施村屯绿化美化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重要前提。2018年以来,我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绿化美化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吉林省十年绿美活动相结合,点线面多方位强力推进,全县村屯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各村屯新增绿化面积5000余亩,村屯绿化美化总面积近2万亩。我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不足4%提升到现在的1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43.11%。
我县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提升绿化美化品位。立足于适地适树原则,按照乔灌结合、花草搭配方式,组织林业部门与各乡镇工作人员逐村屯对主干道、空闲地进行了立体化规划设计,保证绿化美化工作有层次、有品位。坚持高标准实施,提升绿化美化质量。在总结2018年“653”百日会战经验基础上,依托春季造林绿化和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攻坚月的有利契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村屯绿化美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项目资金扶持、部门帮扶投入、乡村组织自筹、社会力量募集等多种方式,积极筹措绿化美化资金,共筹资1930万元,保证了全县各村屯绿化美化工作的开展。县四大班子领导建立了绿化美化联系点,与包保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各乡镇、包保部门及各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大力开展以党员林、公仆林、民兵林、工会林、青年林、巾帼林等纪念林形式的绿化美化活动,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村屯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开展。在今年5月份攻坚月期间,市县乡村近万名包保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大打乡村绿色美化攻坚战,全县村屯绿化美化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县各乡镇村、包保部门你追我赶、竞相比拼,全力投入到了村屯美化绿化大会战中,打造了“村屯林围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林果化”的村屯绿化美化格局。
通过对环屯林、屯内主干道、屯内空闲地和农户庭院四个方面的建设,拓展造林增绿空间,目前全县已建设绿化覆盖率35%以上的高标准绿化村屯314个,村屯绿化美化总面积达13740亩。如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环境一去不复返,村民无不感叹好政策为他们带来的好生活。
坚持高标准管理,提升绿化美化效果。在高标准组织实施绿化美化的同时,我县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了绿化美化成果的长效巩固。加强管护制度建设。明确了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路段的管护责任,指导完善了各村屯村规民约中的绿化美化条款,推行了农户“门前三包”管护方式,保证了每棵花草树木都有人负责。加强管护队伍建设。我县建立了由1012名生态护林员和1659名乡镇公益岗位为主体的村屯绿化美化专业管护队伍,划分责任区域,强化抚育措施,加大巡护管护力度,有效保证了栽植树木的成活率。加强管护方式建设。我县把村屯绿化美化管护工作纳入到农村“五好家庭”评比活动中,利用乡村广播,不定期发布村屯护绿活动的好人好事,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屯绿美监管活动,切实保证绿化美化成果。
村屯的绿化美化不只停留在植树造林工作当中。我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健康扶贫、庭院经济、村屯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六项重点任务,进行了谋划设计和周密部署,通过全盘规划提高人居环境改造的标准。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防沙治沙工程,整体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