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以稻治碱改土增田又增收

时间:2020-07-14 来源:镇赉县融媒中心


镇赉县地处世界三大苏打型盐碱土分布区之一的松嫩平原。常年风沙干旱、土地盐碱贫瘠,一直是制约镇赉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一群人走上了“治碱”之路,让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如今充满生机的米粮川。

走进建平乡民主村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地里,绿油油的稻苗长势喜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建平乡民主村共有农户105户,农户二轮承包耕地面积154公顷。过去,民主村地块零散,不便于机器耕作,土地盐碱度高,经济效益低。特别是2010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修建的道路桥梁,让原有的地块变得更加零散。2010年,经请示乡党委政府批复同意后,时任民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清杰带领村班子成立了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农户的二轮承包土地及村集体机动地、册外地全部以保障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另有23个农户用现金93万元以风险股形式投入合作社。实行“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购种、购肥,统一耕种,统一收购,集约化经营让生产成本下降了20%以上。土地连了片,刘清杰又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产量上动起了脑筋。经过两年的酝酿,2012年,他带领大伙正式踏上了漫长的治碱路,这条路一走就是近十年。

谈及合作社成立初期的艰辛,刘清杰坦言,那段时间他常常睡不着觉,经常半夜起来研究盐碱地种稻技术,琢磨如何再筹钱。由于缺乏平整土地的经验,第一年,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赔了110万元,很多股东提出撤股。刘清杰清楚知道,治理盐碱地是一条“不归路”,短期很难看到效益。他咬牙坚持,不断摸索改良治理方法,邀请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寻求政府支持申请贷款……渐渐地,盐碱地的水稻产量提高了,农民的好日子也跟着来了。2010年入股二轮承包土地每年每公顷保障分红3800元,每年增加300元,到2019年每公顷保障分红达到6500元,已高出市场流转价格3500元。

合作社现经营耕地面积432公顷,部分耕地对外发包,为确保统一经营不“吃大锅饭”,合作社鼓励本村劳动力进社务工,按劳计酬。民主村有25户32人常年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水平比周边村屯高出20%以上。

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注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全村基本形成了水田种植园区、特色农作物种植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合作社还建设晾晒、仓储、保鲜、加工、办公、养殖等生产经营用地9.68公顷,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做到了产地深加工,提高了产出附加值。

思路决定出路。盐碱地改良成功后所能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壮大合作社注入了新动能,刘清杰告诉记者,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他打算改良更多盐碱地,带着村民们奔小康。

在镇赉县各地,有许许多多像刘清杰这样为治理盐碱地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数十年的“以稻治碱”,为全县水稻种植从弱到强并一举成为吉林省水稻第一大县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