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吐气蒙古族乡的各主要道路检测点坚守着一批身穿迷彩服的民兵,半个月以来,他们坚持对往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登记,以此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来自呼兰昭村的党员康维亮被称为乡村的“守门员”。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呼兰昭村基干民兵康维亮主动请战。骤降的气温,亲人团圆的召唤,丝毫未削减康维亮坚守一线的信心和决心。冒严寒、战低温,每天坚持值勤12小时,检查登记、测量体温、开展宣传、做思想工作、入户排查……换岗之余,他又主动承担起全村4处公共场所消杀任务,每天两次一丝不苟,雷打不动。他说过,自己是民兵,要挺在前面当好“守门员”。
来自宝山村的党员徐大伟被称为乡村的“宣传员”。徐大伟每天完成民兵守岗任务外,还带着妻子张玲玉开展宣传工作,针对爱串门、爱聚会、爱打牌的“重点户”,拉上清单挨家进行劝导,直至他们都“宅”在家里,两口子才收兵。这些日子,宣传单发放、大喇叭广播使村民对政策知晓率和防疫意识大幅提升。
硕焕村的基干民兵张然被称作群众的“服务员”。张大爷家需要牛奶、李大娘家缺把青菜,张然都嘱咐他们别出屋,都由他去代买。防疫工作开展到现在,他累计在岗值守120小时,为36户村民代购生活必需品120余份。
一副口罩、一身迷彩、一群奔波的民兵身影为群众吃了一粒“定心丸”。疫情面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民兵。他们用担当筑起村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