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黑鱼泡镇岔台村的和牛养殖基地,300余头和牛陆续出栏并被销往消费市场。这种源自日本、长在中国的肉牛品种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收入,这项养殖产业也成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依靠。
和牛一直是高端牛肉产品的代表。而作为和牛的主要养殖地和产出地,日本神户成为了和牛的金字招牌。但事实上,和牛养殖产业并非仅在日本。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相关养殖场。在我县黑鱼泡镇岔台村就有这样一间占地近2000亩的和牛养殖场,养殖场内目前共有800头和牛,成熟的和牛于近期陆续出栏。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养殖场主要通过进口和牛种牛,并进行培养、繁育,从牛犊落地到出栏销售,一般要在32个月到36个月,将近3年的生长周期,其养殖过程相比普通肉牛也有所不同,在日常的管理上,和牛的管护也更加注重营养的平衡。一头和牛的成本包含种牛购入、人工管理、饲料喂养等方面,粗略算下来约在30000元。根据肉质等级最终的销售价格也有所不同。目前平均下来,一头牛的销售价格接近60000元,相当于一头和牛的纯利润在20000元左右。
随着和牛养殖形成产业规模,农作物也得以“增值”,作为优质青储饲料的原材料,玉米在当地的收购价格相对较低,村民在收获后还需要脱粒才能卖出。而依靠养殖产业,玉米可以整吨卖出,减少村民自己的加工环节,也能在收获的第一时间售出。养殖场通过务工、青储饲料订单以及稻草订单带动村民增收。企业需聘用20至30名贫困人口,每人每月可增加工资性收入3000元左右,而青储饲料每年需要1.8万吨,可以带动近300户贫困户参与青储饲料种植,相比过去销售脱粒玉米,每户可增收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