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日前,记者走进大屯镇大关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的社员正忙着为水稻去皮、装袋、测产,往年十月中旬,合作社400公顷左右的水稻基本收割完毕,而今年,一块试验田里的稻子却让农科院专家和社员细细研究起来,这些特殊的水稻就是吉林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吉粳816水稻。
2013年至今,英台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一直是省农科院生产、试验基地,7年里,社员张伟一直是合作社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的实践排头兵,听说粳稻试验田项目落在合作社,他抢先试种了2公顷吉粳816,经过一百多天的呵护,这些凝结科技含量的稻子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据了解,吉粳816水稻除了具备传统粳稻的优点,还具有食味值高、颗粒小等特点,可以同时满足大米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是我省通过审定的第一个优良食味圆粒香型水稻品种,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蝉联2018年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和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同时也是2020年吉林省政府主推的圆粒香型品种。由于稻米品质优良、种植地块区位优越、土壤优质、光照水分适宜,再加上技术指导到位、社员耕种勤快,这些稻仅在产量上就要比其它品种高出一到两千斤,一部分稻子还被省农科院回收进行种子筛选,这样算下来每公顷水稻起码能增收5000~6000元,想到这些,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的算盘拨算起来。
省农科院的研究院马巍全程参与了种稻过程,这天他代表农科院来验收回购稻米,吉粳816的表现让他很满意。
食味高、价格高、产量高、科技含量高,丰收的稻谷不愁卖,这是合作社里水稻增产增收的最大秘密。这个秋天,合作社收获了优质水稻,农科院积累了经验,不久以后,人们的餐桌也将增加一锅镇赉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