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节假日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和改革,从1949年开始每周单休,到1995年实施双休制;从1999年10月1日起每年国庆、春节、“五ー”三个假日实行7天的连续休假制度,到2008年在保留国庆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基础上,“五一”放假3天并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年假期从59天增加至115天,法定节假日从4个变为7个。更加充裕的休息时间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家住庆生社区的刘凤芹阿姨,今年已经73岁了,说起过去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大多是关于集体的回忆,聚在单位或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就是放假生活的全部。
一周单休、每周48小时的工作制持续了40多年之久,直至1994年开始实行“双休—单休”循环模式。1995年3月彻底改为全年双休。而法定节假日,也经历了建国时的全民7天、再到10天、11天的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稳步增长,中国人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放假时间的增加也让人们有了出行的“硬资本”。从集体庆祝到扎堆出游,火爆的“黄金周”一举成为国人假日休闲方式与休闲理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写照。2012年退休的许新德大姐是一位旅游爱好者,每年的黄金周,她都会出去走走看看,她不仅热衷自己旅行,还经常组织志同道合的朋友集体出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大队,我们遇到了正在办理港澳通行证的夏阿姨,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镇赉人,退休后搬到了离子女更近的城市居住,闲暇时间就选择出去旅游,早在几年前就办理了出入境手续,每年都有出国一次。今年借着回来走亲戚的机会,顺便办理港澳通行证。
夏阿姨告诉记者,现在老年人退休走出家门、安心出游,都是共产党给的资本和底气,用自己的钱活跃中国的经济,这是国人的本分。随着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让老百姓有了放心出游的底气,也让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从“出国难”到现在手续10年多次往返签证;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难得一见的飞机,到如今机场建在了家门口,“黄金周”助力了旅游配套服务的提升,也成为民众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放心消费的红利释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