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重点攻坚县。全县141个行政村中,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8884户、36077人。3年苦干奋战,3年攻坚夺隘,3年久久为功。全县干群一心,负重前行,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翻身仗,退出贫困人口18827户、35972人,我县正式脱贫退出贫困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责任体系、脱贫政策的落实。
三年来,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我县不等不靠,形成了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省市县三级包保部门下派驻村干部528人,包保干部8935人,对82个贫困村和59个非贫困村实现了包保全覆盖。
引入战区理念,赋予乡镇独立指挥权。包乡县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捆绑同责作为战区指挥官,对域内所有作战单元和帮扶力量实行统一领导,对包保部门、驻村工作队具有考核建议权和否决权,对村第一书记实行双重管理。
建立责任清单,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包乡领导、包保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村6个层面责任清单。由县委县政府联合督查室、县委组织部跟踪督查考核,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严厉问责。
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上,我县将工作重心下移,触角延伸,恢复了村民小组长设置,接通了村级组织的“末梢神经”。针对三方评估和省市检查情况,开展多轮核查,形成部门联审长效机制,确保应纳尽纳、应出则出。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程序,认真开展退出自查核验,坚决避免错退现象发生。
全县精确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和各项退出指标,以钉钉子精神,强力推动政策落地、工作达标。
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政策。在危房改造上,加大县财政补贴力度,创新提出了D级修缮除险加固模式,得到住建部和省住建厅高度认可,在全省进行了推广。3年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10314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政策。3年累计投资2.5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全县所有农村居民都喝上了安全水。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免补政策。3年累计落实免补和助学资金282万元,受益贫困学生2089人。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县141个行政村都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参合率、常住贫困人口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贫困人口慢病门诊医疗费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全县18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
落实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积极推进“两线合一”,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救助管理;积极落实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参保;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3年累计投资6亿元,修建村级道路1100公里,贫困人口出行难问题得到全部解决,贫困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持续强化农村用电保障,所有村屯都通有生活用电和动力电;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人居环境基本达到干净整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