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中药材|丁香

时间:2025-04-23 来源:中国医药报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中国药典》中,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供药用。民间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二者功效相似,母者稍逊。


图片

丁香植物图



性状:丁香略呈研棒状,长1厘米~2厘米。花冠圆球形,直径0.3厘米~0.5厘米,花瓣4瓣,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质坚实,富油性。


图片

丁香药材图


气味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以花蕾干燥、个大、饱满、色棕紫而新鲜、香气浓烈、油性足者为佳。


购买回家后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


性味功效: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癌、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炎、促进透皮吸收作用。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可以减轻牙痛。


临床应用:胃寒呕吐、呃逆;脘腹冷痛;肾虚阳痿。此外,也有临床报道将丁香用于口腔溃疡、脚癣、霉菌病、胃炎、膈肌痉挛、腹泻、急性菌痢、各种疼痛及急性黄疸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1克~3克,内服或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丁香畏郁金。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丁香服用过多会引起中毒反应,口服丁香煎剂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可损害肝功能,甚至昏迷而死亡。服含丁香油的花生油溶液5克/千克,可发生呕吐而死亡。

食疗及药膳

丁香姜糖

原料组成: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白糖250克。


制法:将白糖放入锅内,加少许水,以文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生姜末、丁香粉,搅匀,再微火煎熬至挑起呈丝状而不黏手时即可,置冷后切块。


服法:佐餐适量食之,每服1~2块。


功用:适用于慢性胃炎寒象明显者。


丁香汤

原料组成:丁香3粒(捶碎),陈橘皮5枚。


制法:用水200毫升煎煮丁香、橘皮,去滓。


服法:热服。


功用:适用于胃冷呕逆、气血不通。


丁香鸭

原料组成:丁香、草豆蔻、肉桂各5克,鸭子1只(约重1千克),食盐适量,生姜15克,味精、香油各10克,冰糖50克,葱2片,卤汁、酱油各50毫升。


制法:将肉桂、丁香、草豆蔻水煮2次,取汁约3000毫升,放入洗净的鸭子,加葱、姜、酱油,用大火烧开,除去汤面上的浮沫,改用文火慢烹成半熟,捞起放凉;将卤汁放入锅内,加冰糖、食盐、味精,再放入鸭子,置文火上,边滚动鸭子,边烧卤汁,使卤汁均匀地粘在鸭子上,待卤汁渗透,直到鸭肉酥烂,色泽红亮时捞出,擦净油汁,再涂上一层香油即成。


服法:随意食用。


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的胃腹冷痛、反胃、呕吐、咳嗽、水肿等。


丁香梨

原料组成:大雪梨1个,丁香15粒。


制法:梨挖去核,将丁香入梨内,湿纸包裹四五重,于灰火中煨熟。


服法:去丁香,食梨。


功用:适用于噎嗝,反胃。

编辑:赵秋艳

初审:陈旭

复审:胡萍

终审:刘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