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是一片纪录片创作的沃土。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细数盘点,《发现龙潭山》《鸟叔——任建国的故事》《发现长春》《松花江》《过年》《东北抗联》等吉版纪录片闪耀荧屏、获奖无数。这些作品富于艺术价值和人文气息,每一个画面、每一段故事都蕴含着吉林独特的韵味和内涵,都是展示吉林文化形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名片。
公众号于每周六晚8点推出“吉版纪录片”栏目,集中推介吉林广电星光璀璨时代的代表剧目,以此致敬经典、激励当下。今天推出第8期——纪录片《澹心苦旅——关东名士成多禄》。
在东北近现代文化史上,吉林三杰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三人分别是宋小濂、徐鼐霖、成多禄。其中,成多禄诗文成就最高,才情名动关东、享誉京城、影响江南,笔墨风范独具一格,人称“满壁龙蛇争座帖”“铁骑何如腕力遒”,一生留存诗稿860篇,五言古、七言古、近体诗、竹枝词,等等,诸诗体无一不涉,素有“三杰”翘楚之称。
成多禄,原名恩龄,字竹山,号澹堪。汉军正黄旗。1864年,出生于九台市其塔木镇成家瓦房屯。14岁考中秀才,后又考取拔贡生。曾在依克唐阿幕下主持文案,历任幕司记室、绥化首任知府、教育部审核处处长、北平图书馆副馆长等职。1916年赴任北平其间,与徐鼐霖、宋小濂相聚,开始了“十年燕市黄花酒”的诗酒生涯,赢得了“吉林三杰”的盛誉。
“北地称贤,早有才名动上国;西山抗节,晚将诗酒送流年。”这是书法家张伯英为成多禄的一生写下的挽联,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成善人家。成多禄出生时父母均年逾40,中年得子,自然十分钟爱。在长诗《忆榆庐》中,成多禄深情回忆童年生活:遐思龆龀年,我父教我读。每书必亲钞,篇篇当削竹。每句必口授,记诵耳须熟。朝曦连夕镫,慈训为家塾。我母尤钟爱,时恐遭笞扑…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止殷殷慈爱,还有言传身教。父亲成容泰性情廉直,曾任吉林乌拉总管衙门正红正蓝各旗六品骁骑校,授中宪大夫,“生平重言诺,好施,与宗族和睦,与故人无亲疏,与邻里无卑尊”,断案“手批口辨,判决如流,遂得平反”,被尊称成三先生;母亲仁慈刚毅,“生平天怀淡定”,丈夫“供职乌拉,夙夜在公,不遑家事,太宜人督仆婢,饬耕织,靡不惠行而事举”。父母的端方品行对成多禄影响深远,也奠定了他一生君子如玉的基础。
清廉太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推举,成多禄出任黑龙江绥化知府。当时绥化一带,荒地很多。当地乡绅曾联名赠他土地千垧。多禄不取,只与家人过着清淡生活。19世纪初的中国,时局动荡、政治混沌,《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两个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城下之盟都在那时签订。李鸿章甚至扼腕三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秋风宝剑孤臣泪,不与苍天对枯棋。”那不是一个能够大有可为的时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十七日,成多禄辞去绥化知府职。起身时候,人们发现他的家当很少,但书籍满载。“人生万贯不为奇,架上有书乃富翁。”
澹园雅致。成多禄晚年,卸下一身官职,寓居北京马市桥南沟沿东,将宅院辟为澹园。与徐鼐霖、宋小濂、于荫霖、王树楠、林纾、柯劭忞等一众好友结诗社、咏诗词、谈学识。由于诗词造诣极高,被誉为“诗社牛耳”,徐鼐霖赞誉“吉林三杰君为首,京师八载诗最多”。书法造诣也高,中年风格逐渐开阔,临摹“天下第三大行书”《寒食帖》,自由挥洒,毕现东坡“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精髓。
本期推荐剧目为纪录片电影《澹心苦旅——关东名士成多禄》。由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沈蓉工作室出品,曾获第30届金鸡百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并参加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民族影展。影片以小见大,通过成多禄一生诗意才情纵横,然命运坎坷,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痛苦。影片中老年成多禄的扮演者是吉林市书法家张运成。他感慨:“半个多世纪我一直读先生的诗,写他的字,他的思想的脉搏我还是掌握一些的,尽力的做,尽力的演,尽力的呈现。”
原标题:吉版纪录片之《澹心苦旅——关东名士成多禄》
编辑:陆瑶
初审:陈旭
复审:胡萍
终审:刘笑妍